搖擺式顆粒機憑借“結構簡單、制粒均勻”優勢,成為制藥、食品、化工行業濕法制粒的核心設備,其通過“物料擠壓-篩網造粒”實現粉末向顆粒的轉化。常見故障多集中于“制粒質量異常、設備運行異響、產量下降”三類,需通過“癥狀定位-成因分析-精準處理”流程,將設備停機時間縮短80%,保障顆粒合格率穩定在98%以上。
一、制粒質量異常類故障:核心性能保障
1.顆粒粒徑不均/過粗
核心成因:篩網孔徑磨損變大、物料濕度不均(局部過干或過濕)、滾筒與篩網間隙過大(>0.5mm)。診斷方法:觀察顆粒形態,若粗顆粒占比超10%,檢查篩網是否有破洞或變形,用塞尺測量滾筒與篩網間隙。處理措施:更換破損篩網(選用304不銹鋼材質,孔徑誤差≤0.1mm);調整物料濕度至15%-20%(手捏成團輕觸即散);通過調節螺桿縮小滾筒與篩網間隙至0.1-0.3mm。
2.顆粒易結塊/細粉過多
核心成因:物料濕度過高(>25%)、擠壓壓力不足、篩網堵塞。診斷方法:檢測物料含水率,觀察篩網表面是否有濕粉黏附。處理措施:加入適量干粉調節濕度,或延長物料預混合時間;順時針調節壓力手柄增大擠壓力度(以顆粒順利成型無黏連為宜);用軟毛刷蘸溫水清理篩網堵塞孔徑,禁止用硬器刮擦。
1.電機異響/過熱跳閘
核心成因:電機軸承缺油、負載過大(進料量驟增)、電路接觸不良。診斷方法:觸摸電機外殼(正常≤60℃),聽異響來源,檢查電流表指針是否大幅波動。處理措施:停機后為電機軸承加注鋰基潤滑脂(填充量為軸承腔2/3);減少進料量至設備額定負荷的80%-90%(中型設備通常為50-100kg/h);排查電機接線端子,緊固松動線路,更換燒蝕的接觸器。
2.滾筒卡滯/搖擺不暢
核心成因:物料中混入金屬異物、傳動齒輪磨損(齒隙>0.2mm)、搖桿軸套缺油。診斷方法:停機后手動轉動滾筒,感受阻力變化,檢查齒輪嚙合面磨損情況。處理措施:拆除篩網清理異物,在進料口加裝磁性分離器防止再次混入;打磨磨損齒輪或更換新齒輪,確保嚙合緊密;向搖桿軸套注入潤滑油,轉動至順暢無卡頓。

三、產量與能耗異常類故障:生產效率保障
1.產量驟降(降幅>30%)
核心成因:篩網嚴重堵塞、滾筒轉速下降、進料螺旋磨損(葉片間隙>2mm)。診斷方法:檢查篩網通透度,用轉速表測量滾筒實際轉速(應與額定值一致,通常30-50r/min)。處理措施:拆卸篩網用超聲波清洗機(40kHz,30分鐘)清潔;檢查傳動皮帶張緊度,松動時調整張緊輪(按壓皮帶撓度≤10mm);更換磨損的進料螺旋,確保送料均勻。
2.能耗升高但產量未增
核心成因:篩網孔徑選擇過小、滾筒與篩網間隙過小(<0.1mm)、設備積料嚴重。診斷方法:對比正常工況下的電流值,檢查設備內部殘留物料量。處理措施:根據顆粒粒徑需求更換適配篩網(如需1.2mm顆粒選用1.2mm孔徑篩網,避免用0.8mm篩網強行制粒);微調間隙至合理范圍;停機后清理機體內壁、滾筒及篩網殘留物料,避免物料板結。
四、故障預防與日常維護要點
建立“班前檢查-班中監控-班后清潔”體系:班前檢查篩網完好度、潤滑點油量及電機線路;班中每30分鐘巡查一次,監測電機溫度、顆粒質量及設備運行聲音;班后用純化水沖洗設備接觸物料部位,晾干后涂抹防銹油,尤其注意滾筒與篩網的防銹保護。每周進行一次全面維護,重點檢查傳動系統與電機狀態,每月校準轉速表、電流表等檢測工具。
通過上述故障診斷與處理方法,可快速定位并解決搖擺式顆粒機的核心問題,同時結合規范的日常維護,能將設備完好率提升至95%以上,既保障生產連續性,又延長設備使用壽命,適配中小批量顆粒生產的高效需求。